聪明的学习胜过大量时间的投入

6/7/2020

缘起

学习时间的投入固然重要,但是方法论的提升也不能忽视,所以我偶尔也会看看提升学习效率方面的资料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聪明的学习胜过大量时间的投入,这是Marty Lobdell在 Study Less Study Smart 这个讲座中的主题。

恰当的休息是长时间学习的效率保证

讲者的一个学生因为连续挂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,给自己规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,每天连续学习七八个小时,但是几个月后的考试反而考的更差。

恰当的休息是聪明学习的第一个要点,因为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,疲倦后效率会逐渐下降。此时只需几分钟的休息,就可以让你的大脑重回巅峰。推荐一开始学习三十分钟,休息五分钟。随着你逐渐习惯这种方式,可以慢慢延长专注的时间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番茄工作法。

专用的学习空间,事半功倍

人的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受环境的影响。当老师在课堂提问,而你有疑惑时会怎么做?下意识的举手。学习也是如此,很多人在餐厅、床上学习,这时环境因素会在潜意识作祟导致无法专注。我之前的文章 读《Why We Sleep》,也建议床作为睡觉的专用设施,倡导不睡觉就起床,以提高睡眠质量。

长此以往,你会培养起进入学习空间就能专注学习的习惯。很多人说自己学习的时候心不静,就是差这一点习惯的培养。

课后记笔记:先吸收,再消化

有时在课堂上刷刷的做笔记,复习时看笔记感觉都懂了,但考试却回忆不出,是因为人善于识别胜于回忆。人类进化出了异常发达的视觉系统,只需要一些残留的片段就可以解析出大量信息,给人已经掌握的错觉。

学习时专心吸收,之后花额外的时间不看资料并总结成笔记是更好的方式。一方面确认自己到底真正吸收了什么,查漏补缺,一方面事后总结可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。

学习小组的重要性

人是社会动物,小组学习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动力,同时适当的交流可以提高效率,以防闭门造车。而且相比个人,作为群体更容易长期坚持。我最近参加了一个朋友组织的线上自习室,整体效率确实有所提升。

带着问题去学习

泛泛的学习很难在你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印记。作者倡导先略读要学的内容,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,然后带着问题寻求解答。提问让你想的更多,理解的更好。这跟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,先读大纲,然后略读,最后精读。

教别人很重要

对于一些你自己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,如果有机会教别人,不要错过。教学强迫你将知识以另外一种方式输出,检验你的掌握程度,同时为其打造了更多联结。

用进废退:知识通过联结而巩固

大脑作为网状结构,单纯的知识只是一些孤立的节点,如果不能跟其他信息产生交互,很快就会被遗忘以释放空间。所以在学习对应的知识点时,要尽量多联想、多实践。

用自己的话阐述:学习不是背诵

Reddit 有个很火的节点 Explain Like I'm Five,里面的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,答者假设对方的只有五岁,尝试将问题阐释清楚。能漂亮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对知识的掌握必然到了一定层次。

尾声

视频内容类似之前看过的一本小书 《Learn More, Study Less》,介绍一些学术研究方面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帮助的技巧,很多是老生常谈,不过实践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?